流動兒童在樂施會項目支持的社區中心參與活動,從遊戲中學習知識和與其他孩子相處的技巧。
山東省濟南市作爲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吸引了衆多外來打工者。其中市中區的十六里河街道是其中一個聚居了較多流動人口的社區。該區常住人口約30萬,流動人口約20萬,其中流動兒童約6萬。
自2016年起,樂施會支持夥伴機構濟南槐蔭積成社區社會服務中心在十六里河街道開展新市民城市融入項目,為新來的家庭,尤其是當中有3至12歲流動兒童的提供社區資源銜接服務,協助他們認識社區其他家庭,建立社交網絡。
項目至今已支援了超過2,300位孩子,小真是其中一位。他剛來社區活動中心時才讀小三,媽媽在附近的商場賣玩具,他常在商場蹓躂,被人欺負。義工邀請他到社區中心看書,希望能和他建立信任,並提供更多支援。果然,小真來了一次後,逐漸更常在中心出現。
小真一放學就來中心寫作業,起初,他總是霸佔整張桌子,不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也經常與其他孩子起衝突,大家都不喜歡他。中心社工每天與他交流、溝通,理解他行為背後的動機,讓他學會更好處理問題和人際關係。除了個案跟進,社工還邀請小真參與中心其他活動。小真逐漸變得開朗和樂意與人分享,後來交到了好朋友。
小真媽媽看到小真的改變,對社工的信任與日俱增,逐漸也願意傾吐更多心事,並積極參加家長活動。社工耐心傾聽她的煩惱,一起梳理孩子行為和態度的成因,並分享不同的育兒方法,鼓勵她改善和小真溝通及相處的方法。漸漸,她不再只是「小真媽媽」,大家開始稱呼她「瑩瑩」。在社工的支持下,瑩瑩不僅調整了育兒方式,更開始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思考起自己和孩子的未來。
在一年的時間裡,改變從小真、瑩瑩一家與社區中悄然發芽。母子倆更成為中心的義工,為社區作出貢獻,與社區共同成長。瑩瑩說:「和孩子一起參與公益活動,不僅讓他們學會分享與付出,我認為這就是最好的愛的教育。而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