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及更新 - 最新消息 - 乐施会
跳往主要内容
开始主要内容

新闻稿及更新

2016年1月07日

新措施仍未能有效助非华语学生学好中文

乐施会促请教育局承担编写非华语生中文二语课程及检讨拨款模式


乐施会早前就教育局于2014/15学年起实施的「中国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下称新「学习架构」)及相关支援少数族裔学生学习中文的政策,进行中小学为非华语学生提供中文学习支援」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新措施仍未能有效带动学校为非华语学生提供更适切及足够的支援,情况在取录较少(9名或以下)非华语学生的学校尤其严重,逾七成被访学校没有提供额外针对性的中文学习支援,近三成甚至不知道有津贴政策。乐施会建议,政府应加强支援这类学校的中文教学,教育局并应主动承担编写「中文作为第二语言」课程,以及要求更多的教师接受教授非华语学生的培训,以照顾非华语学生的学习需要,增加他们升读专上学院的机会,避免少数族裔陷入贫穷 (附注1)。

有关研究调查

为了解学校对新「学习架构」及相关政策 (附注2) 的意见,检视政策的落实成效,并提出建议,乐施会委托「政策二十一有限公司」在2015年1至5月期间,向全港公营中小学进行电话问卷调查,在582间回应的学校中,263间有取录非华语学生,是次调查基于这263间学校的数据进行分析,当中约六成学校(59.3%共156间)取录9名或以下的非华语学生,取录10名或以上非华语学生的学校则占约四成 (40.7%共107间)。调查结果:

七成半取录较少非华语学生的学校未有申请额外拨款;近三成不知道有新增津贴政策 

在取录较少(9名或以下)非华语学生的学校中,没有申请拨款的最主要原因是「暂时不需要」(41.5%),其次分别是「校内非华语学生的人数太少」(29.0%)及「申请款项后,学校没有资源配合」(23.3%)。近三成(28%)称不知道有新增津贴。部分学校更在调查后向访问员查询申请办法。

逾七成取录较少非华语学生的学校没有提供额外针对性中文学习支援

大部分取录较少(9名或以下)非华语学生的学校没有提供任何「独立沉浸中文学习班」或使用经调适的课本和教材或自编校本中文课程。当中,70.6% 并未有为其非华语学生提供「抽离班」,只有一间中学开设「平行班」,74.3%更未有使用经调适的课本和教材,未有为其非华语学生自编校本中文课程。

仅两成中文科教师曾接受短期培训

在教授非华语学生中文科的教师中,只有21.6%曾修读有关教授非华语学生中国语文的短期在职培训课程。在非中文科的教师中,修读在职培训的比例更低,只有7.2%。

四成取录较多非华语生的学校认为新「学习架构」能提升非华语生中文能力

四成取录较多(10名或以上)非华语生的学校表示,新「学习架构」对提升非华语学生的中国语文能力「非常有帮助(2.7%)和颇有帮助(37.0%)」。取录9名或以下非华语学生学校,对新「学习架构」的成效则较有保留,只有20%表示它对提升非华语学生中国语文能力「非常有帮助和颇有帮助」。

最多学校认为教育局应编写「中文作为第二语言」课程

最多受访学校认为「教育局编写『中文作为第二语言』课程」(36.1%)最能有效提升非华语学生中文水平,其次是「政府增加资助金额」(26.5%)及加强「『教授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培训」(21.8%)。

乐施会的政策建议

为非华语学生制订更适切的中文二语课程  并由教育局承担编写

最多被访学校认为最有效提升非华语学生中文水平的措施,是由教育局编写「中文作为第二语言」课程(包括课程目标、教材、教学法、评估)。乐施会建议政府采纳此措施,认为能有效地支援教师协助非华语学生学好中文。

加强支援取录9名或以下非华语生学校的中文教学

政府应检讨向取录9名或以下非华语学生的学校给予拨款的形式 - 由现时学校自行申请改为政府主动发放,以保证学校得到足够额外资源,增加对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的支援;并检讨现时5万元的资助水平是否足够让学校负担增聘额外人手或外购服务以提供「独立沉浸中文学习班」(如「平行班」、「抽离班」)。

促进教师教授非华语学生的专业发展

为使更多在职教师接受教授非华语学生的专业培训,政府可参照其在推动教师就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培训安排,设立三层系统培训(基础、高级、专题课程),并订下明确目标。取录了非华语学生的学校必须在一个限期前,有一定比例教师接受相关教学培训,除中文老师外,对象亦应包括其他学科的教师。

结语

乐施会一直关注香港少数族裔的贫穷状况。我们促请政府完善非华语生中文教育政策,令少数族裔能获得足够的学习支援,获得平等的升学及在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助少数族裔摆脱贫穷、甚至跨代贫穷的枷锁。

-     -

附注:

1.政府刚公布的《2014年香港少数族裔人士贫穷情况》报告显示,南亚裔儿童家庭贫穷率为30.8%,比同期全港的贫穷率16.2%为高。而中文水平不足是少数族裔脱贫的主要障碍之一。

2. 教育局自2014/15学年起增加对少数族裔学生学习中文的支援,推出新「学习架构」,从第二语言学习角度出发,列载不同学习层阶的预期学习表现,但设定的课程框架仍是参考现有的中文课程(以中文为母语的课程)。此外,向取录非华语学生的中小学校发放额外津贴,每年主动向取录10名或以上非华语学生的学校发放80至150万元,取录9名或以下非华语生的学校,则可自行申请每年5万元的津贴,并推出教师进修津贴计划。

 

关于乐施会
乐施会是一个国际扶贫发展机构,旨在推动民众力量,消除贫穷。

传媒查询,请联络: 

黄硕红
乐施会香港项目经理
电话:+852 3120 5279
电邮:shwong@oxfam.org.hk

刘德欣
乐施会助理传讯干事
电话: +852 3120 5272/ +852 6088 8930
电邮:clara.law@oxfam.org.hk

乐施会今日公布「中小学为非华语学生提供中文学习支援」研究调查,检视「中国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及相关政策的成效。乐施会香港项目经理黄硕红(左)及香港项目高级经理曾迦慧(右)促请教育局主动承担编写「中文作为第二语言」课程,以照顾非华语学生的学习需要。

政府刚公布的《2014年香港少数族裔人士贫穷情况》报告数字显示,南亚裔儿童住户在政策介入后的贫穷率估算为30.8%,比同期全港的贫穷率16.2%为高。少数族裔要脱贫,中文水平是关键,乐施会香港项目高级经理曾迦慧(中)、香港项目经理黄硕红(左)及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罗嘉怡(右)促请政府承担编写非华语生中文二语课程的责任及检讨拨款模式。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罗嘉怡从事非华语学生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学与教的研究多年,指出目前有取录非华语生的学校中,录取9名或以下的学校为多数,然而政府给此类学校的支援最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