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面包,付托著心意的面包店
跳往主要内容
开始主要内容

专题故事

香港、澳门、台湾, 乐施人乐施事2022年3月05日

平常的面包,付托著心意的面包店

陈宇威 - 图像

陈宇威

陳宇威喜歡說話,所以成為教師;曾服侍邊緣少年,發現聆聽比說話更重要,現正努力學習。主修社會學及歷史,成爲老師後愛上追尋知識,2014年加入牛記後,愛上行山及跑步。現爲樂施會澳門高級項目幹事,負責發展教育工作。

每天一早起来,梳洗换衫化妆落街赶巴士……还有,要去买个面包做早餐。这是我们打工仔的写照吗?

不少打工仔的生活日常,都离不开一个有面包的早晨。吃面包看似平常,但一袋磅包背后却可以乘载满满心意。屹立澳门超过六十年的马鸿记饼家,正是把他们对社会的关怀,托付在一袋一袋的面包上。 

乐善好施可说是马鸿记饼家的传统。现时店舖负责人、也是店家第三代的马文俊 (Kevin),其父亲早在九十年代,已与朋友成立慈善会,定期为内地山区儿童捐款助学;自澳门特区政府于2008年第一期推出现金分享,Kevin的父母也会固定把这封「大利是」捐到慈善会,他们一家人也热心于本地各种慈善活动,无论是筹款起校舍,或是对非牟利团体的支持,他们都不遗余力。

父母的身教令Kevin对于「帮助人」这回事,看得像打工仔买个面包作早餐一样自然。2020年8月,Kevin将这份帮助人的心,连系到澳门乐施会的「惜食有营赠基层」项目,每周捐出至少300份磅包。对此,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都不是需要大肆宣扬的事」。

马鸿记与利记瓜菜、明记瓜菜及永利关爱在过去一年多时间,持续以食物捐赠的方式,支持乐施会的「惜食有营送基层」项目。图为马鸿记Kevin(左二)参与食品的包装工作。

马鸿记与利记瓜菜、明记瓜菜及永利关爱在过去一年多时间,持续以食物捐赠的方式,支持乐施会的「惜食有营送基层」项目。图为马鸿记Kevin(左二)参与食品的包装工作。

身在澳门,Kevin时不时会看到有人嫌弃自己吃的面包不是「新鲜出炉」,他认为这个迷思令面包店更容易造成浪费,他希望公众慢慢改变对「新鲜面包」的盲目追求。

身在澳门,Kevin时不时会看到有人嫌弃自己吃的面包不是「新鲜出炉」,他认为这个迷思令面包店更容易造成浪费,他希望公众慢慢改变对「新鲜面包」的盲目追求。


一直十分支持慈善工作的马家,怎样看「企业社会责任」?Kevin认为最基本就是准时出粮,并且维持稳定生意,保障员工的收入。此外,在公司有合理盈利的情况下,不作加价:「加价可说是件十分正常、合理的事情,因为现时原材料确是贵了。但考虑到现在的社会环境(疫情),我们不太想加价。」维持价格稳定,让街坊继续获得价廉物美的面包,也让员工准时获得合理的收入,就是这所老澳门都熟悉的饼家,所信奉的企业社会责任。

听Kevin分享,企业社会责任恍似只关于良好的营商之道,但他们实际上做得更多,也更细心。去年中秋,马鸿记主动向乐施会提出,想向「惜食有营赠基层」的受助者送上月饼。而且不计成本,坚持月饼内馅必须要有一颗完整的蛋黄,也要有一个体面的包装,以传递「圆满」的祝福。甚至,他不介意自行出动货车,将月饼送到各个社区中心,免却乐施会的行政工作及运输成本:「这都是爸爸教的,要不就不要送,要送就做到最好」。可见,Kevin虽然没有说出口,但回馈社会,是他们一直坚持做、努力做好的事,他们更会在过程中切身处地从受赠者角度出发,想想他们收到物资时的感受。

 
乐施会的「惜食有营送基层」项目自2020年8月开始,截至去年底,项目共支援了27,328个家庭户次,为疫情下的基层家庭送上一点帮助。

乐施会的「惜食有营送基层」项目自2020年8月开始,截至去年底,项目共支援了27,328个家庭户次,为疫情下的基层家庭送上一点帮助。

 

作为「细细个」就知道马鸿记的老澳门,笔者从Kevin身上看到的,是低调做实事,不论是在制作面包上,还是在企业社会责任上。

助人自助 共建无穷世界

单次捐款 每月捐款

原文刊于澳门《新生代》季刊 2022年3月号「乐施看世界」

 

Oxfam’s P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