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發展與災害管理 - 樂施會在中國內地
跳往主要內容
開始主要內容
農村發展與災害管理

相片說明:樂施會在四川北川推行社區為本的發展項目,透過基礎設施、技能培訓、豐富文化生活,鼓勵參與及承擔社區建設等,支持當地小農改善生活,長遠達至可持續發展。
 

 項目介紹

建立可持續生計是脫貧的關鍵。在雲南、甘肅、貴州等重點策略省份,樂施會的農村發展項目主要有四大重點:經濟收入提高、減災防災、氣候變化適應、社區自我組織和管理。我們倡議政府部門以農戶為本的手法來管理項目,農戶能直接參與扶貧項目管理的每個環節,包括設計、執行、監督與評估,使投入的資源更能瞄準貧困戶,以更有效改善貧困農村的生計與發展。

助人自助 共建無窮世界

單次捐款 每月捐款

 出版刊物

 項目故事 

基加村村民

基加村村民擁有精湛蠟染技藝,卻依然過著貧窮的生活,直至遇上樂施會與合作夥伴為他們度身訂造的項目…

 
地處大山深處的貴州省丹寨縣揚武鎮基加苗寨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東方第一染」的苗族蠟染的主要傳承地。

丹寨縣是以苗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因為交通閉塞,在長期與外界隔絕的艱苦環境中,這裡的居民逐漸形成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蠟染技藝因此得以保留下來。按苗族習俗,所有的女性都有義務傳承蠟染技藝,每位母親都必須教會自己的女兒製作蠟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學習這一技藝,她們自己栽靛植棉、紡紗織布、畫蠟挑秀、浸染剪裁,代代傳承。人人都掌握著一手精湛的蠟染製作技藝。

基加村位於丹寨縣揚武鎮駐地南部,全部為苗族。全村678人。目前村民的收入構成中,70%靠在外務工。目前人均年收入不到2,500元的貧困人口有433人。雖然擁有精湛蠟染技藝和精美的蠟染產品,但多年來因為交通不便等原因,製作出來的蠟染手工藝品沒有變成產品銷售出去,只能用在自給自足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守著精湛的手藝,過著貧窮的生活」。

2017年7月開始,樂施會與合作夥伴貴州田野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一同在基加村開展貴州省丹寨縣基加寨蠟染傳統文化保護與發展項目。項目透過為手工藝人建立對外合作與溝通平台、協助他們參加各類展會、舉辦各式活動推廣蠟染文化等多項具體措施,保護和開發苗族傳統手工蠟染文化,提高村民開拓市場的能力,促進社區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苗寨裡近50名婦女加入了村寨的蠟染手工合作社,其中10多個人還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手工坊,大家通過與外界不斷的交流學習,學會了把古老的苗族蠟染手工藝與現代服飾、家居用品和各類時尚飾品融合起來,豐富了產品種類,拓寬了銷售管道,有的婦女還學會通過電商和網路銷售蠟染產品。

現在,基加苗寨的蠟染製品每年銷售額近200萬元。在家裡經營著自己的蠟染坊,既可以照顧老人孩子,又能把自己擅長的手工藝轉變成經濟收入,解決了家庭負擔。
 

劉娟相片

「很多謝樂施會的幫助,讓我領略到做好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工作才是保持農村發展的最有力保證。」
-- 劉娟


每當想起這發生於2012年7月9日,六十年一遇的大暴雨時,一直居住於陝西南部柳溝村的劉娟猶有餘悸地說:「洪水把整間屋淹沒,7,000多斤剛炒好的茶葉被沖走,傢俱和電器亦全部被浸壞。」

劉娟指出,「柳溝村近年出現的暴雨愈來愈多了,汛期也明顯提前了,而且每次都會引發大規模的洪水。」她相信,氣候變化是洪水變得頻仍的主因。

洪水不但沖毀她的屋,亦把這條世代盛產茶葉的村莊摧毀。為了幫助當地農民對抗洪災,樂施會自2013年開始,與內地夥伴機構開展「基礎設施災後重建及災民產業發展項目」,資助柳溝村村民修復道路、橋樑、水渠、供水等設施。

劉娟在2012年發生的洪災後,便積極參與項目的災後重建管理組,親自負責聯繫工作,以保障修路、排水溝和橋樑等所需的磚石、砂子等原材料的供應。她又安排有車的村民運輸原材料,降低工程成本。在柳溝村的重建過程中,劉娟不僅全程參與,還主動組織村民胼手胝足完成所有基礎設施的重建。為了應付氣候變化對農業的打擊,樂施會更幫助村民種植有機茶葉,教導他們減少使用農藥而轉用生物堆肥,以減低對環境的破壞。

劉娟說:「很多謝樂施會的幫助,讓我學到從整條村的角度來思考農業發展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讓我領略到做好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工作才是保持農村發展的最有力保證。」

助人自助 共建無窮世界

單次捐款 每月捐款

了解更多樂施會在中國的發展項目
 

Oxfam’s Picks